导航 : 首页 山西 运城 新绛县 稷益庙堂

稷益庙堂介绍

稷益庙,俗称阳王庙。在山西新绛县城西南20公里阳王村。是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堂。伯益又称伯医,相传为大禹之臣,佐禹治水有功;稷植百谷,传为谷神,后稷始教民稼穑于此,故建庙祀之。 稷益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重修东岳稷益庙碑》记载:“阳王之墟者,东岳稷益庙也。罔知肇自何代,元至元重修。正殿旧三楹,国朝弘治年间恢复为五楹,增左右翌室各四楹,正德间复增先门三楹,献庭五楹、舞庭五楹。缭以周垣,架以长廊,隐以佳木,百工殚巧,金壁辉煌”。按照元代两个至元年号,即使是后一个至元年,建筑物需要重修,其始建或重修年代不晚于南宋。现存舞台、正殿为明代建筑。舞台五间,单檐歇山顶,周檐大额枋,台口近10米,梢间空间较大。正殿五间,三彩琉璃瓦顶。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0平方米,壁画保存基本完好,东西两壁以台阶式布局,宽8.23米,最高处达6.18米,在现存明代壁画中属巨幅佳品。 壁画绘文武百官、农民朝圣、稷益传说、烧荒狩猎、伐木耕获、山川园林等故事,在我国现存壁画中可谓独树一帜。它不同于佛教题材的敦煌壁画,也不同于道教内容的永乐宫壁画,更不同于儒释道合一的青龙寺壁画,而以古代传说故事为体裁,赞颂大禹、后稷、伯益为民造福的英雄事迹,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勇猛精神,画艺精湛,布局严谨,是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文物,国内罕见。 东壁绘朝圣图,以三圣殿为中心展开画面。三圣殿面阔三间,重檐歇山顶,两厢配殿。殿前植有梧桐、月季、松竹、槐树等花卉树木。三圣帝君(三圣即太皋伏羲氏、炎帝神农氏、轩辕黄帝氏)皆坐于殿中,两旁及左右厢房中侍女成群,手执壶浆果盘。台阶左右有文武百官、农民侍立,其左环立-和手执五谷、肩扛农具的农民,右边有多个农民,有肩扛猎物的,有捆绑着蝗虫,有手拿蚂蚱等害虫和野草的。一女子似为五谷之神,身穿缨络宝衣,左手持碗,右手执勺从碗取种子,好象是向农民所赐。其前面侍立的似为土地神,右下有两力士,又有一武士身负盒囊,作报告状。松树林下有一长尊,上摆食盒酒壶。 东壁上部绘“斩蛇图”。山野中有四武士斩蛇场面,周围有围观、朝圣的人群,背景是幅美丽的风景园林,群山清水,云雾缭绕,花木繁盛,山间有打柴的樵夫,路上有行进的马拉轿车,图中有马、牛、羊等牲口,室内有生育、洗澡的家庭生活场景。后稷降生的传说故事画于东壁两侧,有祭祀天地,后稷降生,牲畜圈中,抛于山野,禽鸟饲养,樵夫发现,母亲抱回,邻人探望等故事画面。 西壁以三圣殿前的一部分布局,殿台、树木为近景,午门、军帐为中景,山川、云树为远景,祭庙楼阁为两翼,形成宏大场面的纵深空间感觉。内容主要有大禹稷益、祭祀、群仙、耕获、田猎等图。殿台周围有栏杆,大禹头戴高冠,身着蓝袍,腰系金带居中而坐,红日从水中冉冉升起,右首坐后稷,手执谷穗,左首坐伯益。台下一文官手执笏板面朝后稷,一武将面向伯益,均作禀报状。两边全有文武百官武士侍女等,分持笏板、斧钺、壶浆、果盘等。右边楼阁,侍女数人行走在长廊中,有抱琵琶,捧果盘、食盒的,形态各异,或交谈,或私语,或自语。天上也有几组红衣仙人乘祥云而下望,官吏数人举首朝拜。左边祭庙,祭祀贡品有猪、牛、羊,桌上摆三个牌位,中间为“昊天玉皇上帝位”,左为始祖后稷神位,右侧神位只见背面,当为伯益神位,祭祀者为皇帝,高官显贵,两旁器乐鸣奏。祭坛外有几个-正在焚烧表章。两名侍者,其中一人手执火棍,另一人呼叫。远处殿阁井然有序,幡旗招展,并有树木、圆帐,门前武士侍立守卫。 祭庙上部为烧荒狩猎图。山上正放火烧荒打猎,山下有一官吏向伯益报告开荒和狩猎的情况。山间火势凶猛,受惊吓的野兽跃下山崖涉水过河,已过河岸的两只麋鹿正回头张望。远处山涧几只猴子,正嬉戏玩耍。对面山林一对猛虎正在欧斗,一猛士正拉弓欲射,几个武士手执刀剑,准备撕杀。 山下绘耕获场面图,后稷正教民耕稼。路上有一妇女肩挑饭篮、水罐前去送饭,小心谨慎过小桥,一孩童手捧水碗、食物走在妇人前,田间农民头戴斗笠、草帽,正辛勤劳作锄地,一老夫似乎听见小孩的喊声,张望送饭前来母子。麦田中有两个农民正在割麦,前边一年长者手握镰刀、麦子,回头向另一农民说话,路上有担挑,推车的农民来回搬运,麦场上有人上垛、打场,场上一头牛拉着石头磙子碾压着收割回的麦子。农民有的手执鞭子赶牛,有的拿扫帚扫场,有的肩扛木杈正准备翻场,有一小孩手拿簸箕在牛后拾粪。碾好的麦子金黄耀眼,堆积如山。堆子上插一面小旗,边上两人正装袋子。装好的粮食有的已装上驴背准备驮运,旁一穿绿裙的妇女抱着小孩看望。 南壁东侧绘“东帝赴会”,队伍成三路行进“三圣殿”,张大帝羽扇纶巾,正带领众人。两侧绘“阴曹地府”。 整个壁画共绘有人神四百余位,其创作者为山西翼城县画士常儒及其两个儿子常耕、常耜,门徒张捆,绛州画师陈圆和侄子陈文、门徒刘崇德。完成于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九月十五日。 稷益庙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胜寺

新绛县周边景点

新绛龙兴寺
新绛龙兴寺

新绛龙兴寺 新绛龙兴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新绛县县城北大街尽头高垣上 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观。唐高宗(670年)改称龙兴宫。后因宋太祖赵匡胤寓此,又改名龙兴寺。 寺坐北朝南,大殿前左右... [全部]

龙香关帝庙
龙香关帝庙

龙香关帝庙 龙香关帝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民国 地址:新绛县店头乡龙香村 创建于宋,后历代予以重修。现仅存戏台、献殿、正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清代所建。 庙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中轴线上依次有戏... [全部]

乔沟头玉皇庙
乔沟头玉皇庙

乔沟头玉皇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新绛县泽掌镇乔沟头村 创建于唐,金元时期、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修。现存大殿、舞台、马王殿、献殿等建筑。大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 [全部]

寿圣寺大殿
寿圣寺大殿

寿圣寺大殿 寿圣寺大殿(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新绛县泽掌镇北苏村 宋建隆二年(961年)创建,后历代均有修葺。现仅存元代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250平方米。檐下斗... [全部]

净梵寺大殿
净梵寺大殿

净梵寺大殿 净梵寺大殿(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新绛县泽掌镇泽掌村 创建于宋嘉祐八年(1063年),后历代均有修葺。现仅存元代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235平方米。斗...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