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甘肃省 兰州 皋兰县 五福溯源根什川

五福溯源根什川介绍

五福溯源根什川 在什川东南有一山脉如青龙盘踞,龙头有一亭台巍然而耸,亭内设魏氏五房宗族始祖碑,故名五福亭。五福亭飞檐高挑,雕梁画柱,古色古香。四周青松苍郁,翠柏叠青,桃红柳绿。魏氏后裔带着对先祖的崇敬之情,前来此处探源寻根,络绎不绝。 从翻阅史书和族谱的情况来看:魏氏原姓姬,系黄帝之裔。至周代时,周文王之十五子受封于毕(毕国在今西安、咸阳北),就以毕为姓,名为。至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随晋献公攻灭了霍、耿、魏三个小国,献公-行赏,将魏(今山西芮城东北)封赐于毕万。万的后代就以封邑为姓。魏氏从此昌大。至元泰定时,有魏熙者,娶妻康氏,生子三,长龙、次贵、三庆。其贵祖(公元1358年一1452年)在明洪武初年间,先因经商落户于南京应天府牧牛镇。后于自图人,随金长庚翁移甘。金翁带一子二女。他们至甘后,金翁即命令大女与魏、小女与白婚配,蒙天保佑,和衷共济,安家立业。于是他们落产手金城(兰州)河北庙滩子。迨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卜就丰川寺儿沟为金公耕住地,兰南云雾驿大石头泉(今榆中县)为魏公耕住地,什川为白翁耕住地。但白公不悦,云游三年。贵祖从镇虏堡(今景泰县正路乡)访寻回兰,商议一定,将大石头泉顶换于白公耕住,什顶换于魏公耕住,各自安家立业。贵祖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开始耕住什川,入籍金县(今榆中县)。在这之后,贵祖又访下了魏家台上陈家以及大燕山之上三湾中圈等处的荒山田地。贵公生三子,长坤(乳名丹丹1383年一1452年)次乾(乳名苏葛1387年一1468年)三坎。到后来,贵祖将魏家台分于魏坤耕住,什川分于魏乾耕住。 坤乾二公各生五子。即以“红颜常作对,白首永成双”取名。故旧有十房之传。其坤公五子居住于南山魏家台,故称山五房。其后“红颜”两房移居于河洲、狄道、冰淋等处;“常作对”三房居住于魏家台、柏木沟、魏家小岔、官川等处。惟乾祖五子稳住什川,故今有魏氏五房之说,亦称川五房。这五房正是人所共知的金城魏氏五房。其人丁兴旺,今已遍布华夏。在兰州市三县五区居住者约有四五万人。在皋兰县居住者,系皋兰县第一大姓,根据1989年皋兰县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产籍资料统计,全县共有244姓,32347产,其中魏姓占7059产,占全县总产的21.8%。这五房虽户大丁众,居住离析,但人们一听其族的人名,便可知系其某房某代人。因为各房人都以祖先制定的字辈命名,其房份与辈序分明。例如,三房字辈即“茂朝永焕,嘉懋正增,朋绪连武。贤著列邦,晋域(国)贻(志)谋远大;业骏金城,槐河树(福)泽绵长。三山生英,仁厚学博,功崇德钜作典范;五川毓秀,品端文盛,才高意厂展宏图。”其含义,既是理顺家族的辈分,又是弘扬0的功勋美德,更重要的是,启迪后代树雄心、立壮志,于民润国,大展宏图。 渔台悠情

皋兰县周边景点

雷坛
雷坛

雷坛 雷坛位于永登县连城镇鲁土司衙门建筑群西北侧,距衙门建筑群后墙约80米,为六世土司鲁经及其子鲁东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所建。原有山门、过殿、大殿、厢房等,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617平... [全部]

长城烽燧遗址
长城烽燧遗址

长城烽燧遗址 烽燧也叫烟墩或烽火台,是古代军事观察、通讯的前沿哨所,大部分建在高山顶或川地转折处。古代凡边陲、要隘、道路等处,均设置烽燧,屯兵戍守,传递军情,形成独立而又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如有敌情... [全部]

小峡明珠
小峡明珠

小峡明珠 在什川小峡,一座新型的河床式发电站工在崛起。狭窄的峡口水流激越,两岸石峰高耸入云,绿色枝藤爬满崖壁,无名山花开遍山腰。拦河大坝内波平浪静、一碧万顷,坝外水流湍急,滔滔东去。小峡大坝坝长24... [全部]

五福溯源根什川
五福溯源根什川

五福溯源根什川 在什川东南有一山脉如青龙盘踞,龙头有一亭台巍然而耸,亭内设魏氏五房宗族始祖碑,故名五福亭。五福亭飞檐高挑,雕梁画柱,古色古香。四周青松苍郁,翠柏叠青,桃红柳绿。魏氏后裔带着对先祖的崇... [全部]

渔台悠情
渔台悠情

渔台悠情 在什川凤凰山脚下的黄河之滨,棋布着被省垂钓协会确定为垂钓基地的五百亩渔塘。水平如镜、波澜不兴,阡陌纵横、整齐划一,一派江南水乡之色,鱼翔浅底之情尽在其中。塘外细流脉脉,池中碧波闪闪,岸边垂...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