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新疆 阿克苏 新和县 班超府治它乾城

班超府治它乾城介绍

班超府治它乾城 新和县曾为龟兹的西南屏障,分布于该县境内40余处古代遗址中,经专家考证属于军事活动、屯田戍边的遗址就达十多处,它乾城就是其中的一处重要古迹。 1928年,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黄文弼先生随 “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新疆考察。在多日的徒步跋涉中,黄文弼一行在新和县玉奇喀特乡尤勒贡协村的荒漠地带,发现了一处古城遗址。经询问村民得知,这一地带又叫“大望库木”,意为“难行的高处沙丘”。 黄文弼先生对地层遗物进行清理挖掘时,发现了大量两汉时期的五铢钱,汉人用的玉制佩饰、玉斧、玉刀、铁簇及汉砖等古代遗物,他结合文献古籍并依据考古类型学研究,判断此处就是《后汉书》“班超传”与“梁瑾传”中所载之龟兹它乾城。近年来,新疆考古部门对此处古迹及邻近的玉奇喀特等古城的发掘,进一步证实大望库木旧城即龟兹它乾城所在地。 它乾城的历史是和一位古代大英雄及其卓越业绩分不开的,那么这位大英雄是谁呢?他就是班超。 公元73年,东汉政府为了抗击匈奴侵扰,恢复西汉以来对西域的管理,保护西域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派大将窦宪从河西走廊出关进击匈奴,当时“投笔从戎”的班超作为假司马随军出征。班超以其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仅率36人,出蒲类(今巴里坤),平鄯善(今皮山),联合西域天山南路诸国兵力,胜月氏、降温宿(今阿克苏),收龟兹。东汉永平十七年,即公元74年,东汉置西域都护府于吐鲁番,先是派大将陈睦为首任都护,陈睦赴焉耆平叛被杀,东汉政府复又设西域都护府于龟兹它乾城,任班超为都护,后又派任尚、段禧为都护、赵博为骑都尉,均居龟兹它乾城。它乾城遂成为东汉时期整个西域军事和行政的中心,其中班超任都护的时间最长。 东汉永元十二年 (公元100年),班超已至七旬,须发皆白,离杖不能行走,他于它乾城都护治所-东汉朝廷,期望告老还乡,获得朝廷批准,遂返回中原。其后,东汉又先后启用任尚、段禧等为都护,西域战事迭起。 公元107年,东汉政府派大将王弘率河西羌族骑兵增援西域,由于将吏歧视少数民族,贪暴无度,结果引起了大规模的羌族起义,“断陇道”东汉政府下令撤回西域都护等机构,趁此时机,北匈奴又重新占据西域,统治比以前还要残暴,西域诸国“皆怀愤怨”,西域与祖国内地的联系被匈奴隔绝。 公元119年,敦煌太守曹宗眼见北匈奴横行西域,于是派长史索班率兵进入伊吾屯田,索班重入西域,立即得到鄯善王和车师前部王的拥护,然而不到几月,就被北匈奴单于挟同车师后部王所攻杀。鄯善王向曹宗求救,曹宗于是奏请东汉政府发兵。此时,东汉政府在如何对待西域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掌权的邓太后不同意派兵,但主张在西域复置西域副校尉。公元123年,敦煌太守张铛-朝廷,认为北匈奴 “呼衍王常展转蒲类、秦海之间,-西域,共为寇钞”,提出应该重点打击呼衍王。汉政府从其议,任命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率兵出关。 公元127年,班勇击降焉耆,以它乾城为指挥中心,威服龟兹、疏勒、于阗、莎车等天山南路十七国,西域复通。从公元91年东汉政府在它乾城设立西域都护府到班勇平乱,西域“三绝三通”,延至公元152年王敬任西域长史,它乾城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 玉奇喀特古城

新和县周边景点

色日克托格拉克墓群
色日克托格拉克墓群

色日克托格拉克墓群 色日克托格拉克墓群,[良种场北面3公里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葬散布在布拉苏河北岸、苏巴什山间谷地中,现已知有98座,自西向东呈带状分布,面积约200000平方米。墓葬择沙陇或沙... [全部]

玛扎艾肯墓群
玛扎艾肯墓群

玛扎艾肯墓群 玛扎艾肯墓群,[城镇西北12公里处·春秋—战国·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知有10余座。墓葬地表用卵石或砾石堆砌成环状的标志,大者直径经约7米,小者直径2.5米,封堆高出地表20—30厘米。... [全部]

丘达依塔格戍堡遗址
丘达依塔格戍堡遗址

丘达依塔格戍堡遗址 丘达依塔格戍堡遗址,[县镇西北10公里处·北朝·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丘达依塔格山脚东南“丁”字形小山脊上,依山势而建。整个建筑用长40、宽20、厚5—9厘米的土坯砌筑,东西长1... [全部]

玉尔滚墓群
玉尔滚墓群

玉尔滚墓群 玉尔滚墓群,[玉奇喀特乡玉尔滚村·唐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玉尔滚协海尔古城南面,墓葬距地表仅1·5米,形制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墓室南北长约2·55米,东西宽约1·85米。墓砖有方形... [全部]

克孜勒塔木遗址
克孜勒塔木遗址

克孜勒塔木遗址 克孜勒塔木遗址,[依其力克乡南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已全部辟为农田,面貌不清。仅见在地表、田埂和沟渠中散布有大量陶片和石器残块等遗物。 阿克提坎城址 [全部]